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在中国做社工前景如何?米乐M6 M6米乐 | 米乐(m6)

新闻

在中国做社工前景如何?米乐M6 M6米乐

2023-10-0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我们都知道社工在大陆面临很多限制,比如要完成政府指标,行政方面的事情比较复杂等待,但是目前为止广州和深圳的大部分机构单一靠政府的经费生存,请问拿政府的经费还想不受限制

  第一政府扶持,大概也就是现在的政府购买服务,不过这样的话就别想有什么政治自由度了(目前来说)。。

  第二独立机构,自己筹款,自负盈亏,或者开展收费服务,或者某一团体出资为特定人群服务。不过鉴于目前(注意是目前)大陆高校社工毕业生来说还是算了。原因:理论水平够吗?实践经验够吗?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水平够吗?能够拿出成绩让服务使用者花钱享受服务吗??

  ————————————————————————————————————

  ————————————————————————————————————

  ————————————————————————————————————

  既然选择了社工,首先看到的不应该是我们做不了什么,而应该看到我们在能够做到的领域如何可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一点点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想法。。

  ——————————————————————————————————————————

  突然想起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非社工机构中的跨专业合作,比如在院舍,戒毒所,老人院中,与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等专业的合作,当然在跨专业的合作中各个专业人员处于一种很平等的地位,但是往往社工会处身兼统筹的角色,例如做个案管理,可以为服务使用者提供更切合自身的服务。

  ——————————————————————————————————————————

  2011年夏天,米乐 M6在西安,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在第三届中国社会工作大学生论坛里发言说,我们最近在和教育部做一个事情,要给”社会工作“一个明确的、可以写在两行以内的定义。

  我自己的分析是这样的,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的严重局限。我自己归纳过,正面例子如广东、上海。反例?嗯……

  政府对社会工作的期望,主要是倚靠社会工作来进行基层治理。社会工作没有办法完全独立于政府,财力上没钱,制度上作为NGO要挂靠于政府。所以目前大陆唯一的办好社工的出路是和政府合作。同学工作的社工事务所,选址和政府民政局在一个院子里。政府和社会工作的联系是很紧密的。这种紧密是不是好事情,不知道,反正现状是必须紧密,否则无法生存。

  我有一位本科同是社工专业的师兄,高我两级。他来了CUHK读了社工硕士后我常常说你别回内地去,留港就好,回了内地你那套方法无法开展。他现在在东华三院工作。

  现在国内社工行业的发展开始加速了,但是对个体来说,这个加速进程可能贯穿早期的社工从业者半生、乃至一生。

  很惭愧这么久才来补充,可能因为毕业了良心发现吧,其实就是懒啊。我本科社工,研究生就转社会学了。

  广东社工相对好,是借助了与港澳台的紧密联系。举个例子,香港中大和中山大学之间就常有社会工作方面的交流,中山大学又和广州的社会工作联结很紧密。不论是在理论研讨上还是在实务工作上。这样的交流机会内地不是没有,但是没有广东这么多。

  认受性问题。广东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社工机构,虽然目前这些机构不一定十分专业,可能有的还作一些婚介啊这种擦边球工作,但是野蛮生长的态势是出来了。因为我本科参加过两次社工论坛,建了QQ群。群里同学经常发一些工作坊、交流培训的信息,这些信息基本来自广东。认受性会不断积累,大众会慢慢认识到,社工是个什么样的工作,高校社工教育专业化和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会加快。在这样一个过程里,广东走得比其他地区快。

  政治空气的目田度。我觉得两者(目田和社工发达程度)是正相关的,北京和广州在政治氛围上不可比。这也深刻影响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速度,“社会管理创新”这六个字大有来头,两两配对的话,“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创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管理两个字一旦被强调,是社工帮政府管人民而已,创新方式同样那叫社会管理创新,创新维稳方式那也是社会管理创新。

  譬如师兄所在的香港东华三院,是香港有百年历史的社会福利机构之一(东华三院_)。HKSAR把2-3年的运营资金全部交给东华三院,然后东华三院就开始分配和运作这些资金——一部分钱购买设施,一部分钱用来保值增值,一部分钱支付员工工资等等。HKSAR就定期来审查这笔钱,怎么用的,用到哪里去,效果如何;东华三院具体怎么运营,特区政府是不会干涉的。特区政府的相关部门会根据审查效果来判断,如何制定下一次资金分配的计划。相当于一个完整正规的外包运营系统。这个系统里面就不仅仅有社会工作者的参与,还有督导、与香港各个大学联动的学术交流和培养计划、政府官员和社工的互动、财务审计与资金运营、活动策划、资源管理者等等,每一个部门都充分专业化,

  当然这也有分工过细的问题,譬如师兄说某些社工常年从事各类综援申请工作,擅长文书,可以说只会做这些。他还是不是社工了?有争议。这也是历经数十年发展积累而成的,大陆社工行业要改变现状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和师兄以及师兄的同行们吃了一顿饭。吐槽一番。总体来说,目前深圳的社工承担了不少的政府工作,我的感觉是社工位卑事多权轻责任重,督导级的相对好一些。深圳有些社工被借调去青协团委妇联工会,每天的工作是做幻灯片应付上级检查,这周是这个部门来,下周是另一个部门,这有啥意思呢,这就是符号暴力和合法性咯,行政体制的逻辑深深嵌入在社工行业里。

  世界范围内,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是中低收入行业。这是在去年CU某社会工作学术会议上和巴斯大学某社工PHD交流的共识。

  社会工作的希望当然是有的,毕竟我朝社会科学自立朝以来,取消30多年,80-90年代才开始重建。社会工作行业地位会越来越高,在可预见的未来,但愿人们听到社工能够有所理解。

  社会工作这个专业成为了高校扩招的借口,是挺糟糕的,有很多学校的专业力量根本没有达到开设社会工作系的水准,譬如本人本科院校,请一堆历史的老师来教授社工理论是几个意思呢?这种事情绝不是个案。恶性循环,专业水准和认同度共同下降。我就很支持关掉本校的社工专业,当然了,有学院部门利益等关系在里面,肯定不会就这么取消掉社工专业的,共谋么,就这个意思。

  认为它有希望和身体力行地去做还是不同的。说和做的分离,说和做之间的模糊,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利益所在。我选择逃离,愿意走下去的人们,我向你们致意。

  不习惯出来抛头露面,但是看到行业沮丧情绪如此,忍不住出来说一下(机缘是今早看到一篇写深圳深圳社工走下坡路的文章,有点感触,现在眼含热泪写的),匿了先,方便说话。

  背景,轨迹如下:资质普通 天份一般的一个人 西北三线学校社工本科毕业 因为老师推荐机缘巧合进入国内顶尖基金会实习 踏踏实实做事(大年初四报道、一个人拎着破箱子、在北京住地下室住了半年、非常傻非常努力不计较) 留下 成为基金会学历最低的一位 过程很努力(3年)期间培养了社会理想与价值观(很多选择和这个有关系) 信条 基本功扎实 因为有合作关系 别人抬举我入职微软(外包)半年后受环境熏陶 考入香港某校MSW硕士(不是有本事,是幸运) 毕业后和同班同学合伙在广东做社工机构 期间做过行政 学校社工 督导 机缘巧合做养老项目(开始不愿意做 两年后看清楚了扎根养老行业了) 负责项目盘子大概1500万 带着同事40多个 核心骨干6个 干了三年了 一个没走(当然中间很多波折 风波 吃了很多苦) 去年遇到瓶颈 跳出来 离职 去万科 面试顺利进入 老板很重视 工作一年 但由于家庭突发原因回到原来的城市 回老项目接着干 还是原班人马。现在扩展到另外一个城市 公司注册 主要把事干好 本质就是创业 目前状态:压力很大,工作量超饱和,动脑多,时间严重不够用,每天提心吊胆,害怕给别人吞掉。

  1.社工前景如何?我觉得还可以,大部分高手(我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我不是)没时间出来说话,所以显得一片沮丧,但其实也还好。社工教育背景出来不见得一定要做社工的,其他其他专业也一样,文科类的,其实壁垒都没那么强,有几个学中文的去当作家或者写手,也是凤毛麟角。社工的优势是,时代大背景社会转型,是消费升级,社工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尤其是技巧导向的的训练会培养高情商、高沟通技巧、察言观色、良好的嗅觉与敏感度,这些会有很多价值,其实会涌现很多的机会,比如养老行业、保险行业、培训行业、早教行业等等。我身边有社工朋友在保利、在万科、在微软、在友邦都混得很好。关键在于一个人有没有货,而且知道怎么运用。

  2.我认为的社工,关键是需要有社会理想,做社工的至少高概率不是坏人,社会就会往美好前景一步,而前进多少取决于能力大小(应该是更复合型的包括情商、忍耐力、决心、毅力等等)。不要局限在个案、小区、社区,你需要掌握的远远不只这些,OKR KANO模型 用户画像 定位 客户需求分析 刚需 频度 人性的把握 行为技巧 消费习惯 消费心理 营销 SROI 商业模式 产品化 供应链 互联网化改造 评估体系 流程优化 带团队等等,这些都不会,是不能埋怨这个行业的,能怪谁我也不知道,我是会怪自己没货。(向企业学习,培养能力)

  3.有人拿香港作比较,拜托醒醒吧,社工在香港也是底层职业(至少买房艰难的要命),而且香港的社会流动速度,更没机会往上爬,内地同等条件往上爬的速度会快。香港的资源密集度也是对内地城市很难效仿的,一定是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才能有发展,但是想走出这条路会很难很难,需要有很多意志坚定、能力很强的社工同行才可以。

  4.关于zhengfu的问题,其实很多人不明白,都在抱怨。第一做的多了就会发现,谁出钱谁是甲方,谁是老板,乙方就得变,商业也是这个规则。第二你和越多zhengfu的人打交道,尤其是职位比较高的领导,就越会发现政府里面有能力有见识的人比至少我们社工的行业要多的多的多(当然肯定也有不好的),他们很多人经历过很多历练,社会阅历、见识、资源、对人性的很多理解比我们要强很多,街道办、社区更是一线经验丰富十几几十年的经验,他们的意见和一个做了两三年的社工,你说该听谁的。第三我们觉得没空间,首先我们做的事社工这一套他们可能不懂,那怎么样让他们懂,而且能引导他们明白我们的想法,认可我们的想法,给我们机会去做,往我们向做的方向引,有结合,这个才是课题(虽然这个事非常非常难),而不是抱怨,所以这个事的本质还是和能力有关,和我们的心态和大局观有关。此外,社工在社会福利体系里工作,确实离不开zhengfu支持,那就要搞明白zhengfu系统运作的逻辑,这样痕迹管理、为什么要做活动你就很理解它的必要性。

  5.我在行业里泡了十年了,也不算很长吧,但是作为过来人,劝已经入行 或者想入行的朋友们一句话:把自己的本事练好,把自己想要什么想明白,然后开开心心的走自己的路,社工这条路挺好的。回想一下,要不是学的社工,我很多机会都没有的,因为行业比较新,人才稀缺,才有更多的机会。

  好吧,三年的社工经验,这个时候正在纠结明天是去家电公司上班还是去一家国企卖红酒。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

  本人11年毕业后在东莞从事了3年社工工作,当年过去的时候还是小毛孩啥都不懂,也没有意识到世界上还有年薪10万以上的工作,所以,冲着11年开出3500元的工资我就去了东莞,第一份工作就是这样开始了。

  一个星期的通识培训后立马去市里开会,然后就被镇团委的领导开车接去上班了。没错,流放到东莞某个镇上,就是跟着团委的人做事,主要是志愿服务中心那一块。工作无非是:个案咨询+志愿者活动+政府打杂 我只能说我的咨询指标没有完成,因为整整一年我都是在做活动做活动做活动。其中又以ZF背景的活动比较多,比如表彰晚会、文艺晚会等这些都招募志愿者去服务,我是带队的。男的当牛用,女的当男的用。

  说说前景,十年之内,只能存活于发达地区。因为这东西是靠烧钱推动的,政府,社工机构去投标项目,是一种政府职能转移。其他地区真的没法复制,只能等到有钱了才能做。目前一些二线城市也开展这样的活动了,但大部分是应付政策要求。

  工资,定死了,东莞分助理社工师和中级社工师两级,现在有个督导助理、见习督导。助理社工师熬过试用期是4000左右,有中级证+500前提是要发表文章。督导助理4500左右,见习督导5000 有研究生学历另外加300左右(前提是发表文章%_%)这是业务岗位

  管理岗一般是服务部长啊、项目部长啊之类的,应该也有5K,前面有位朋友提到广州启创总干事18万,真是大大激励了题主吧。但是那总干事只有一个啊,而且其他机构的不会有那么多,12万会有。HK 的督导都是熬了10几20年的了,你要是认定了这个行业,认线万

  职业感受:你想发财别去了,你想要很高的社会地位别去了。一线社工都是奋斗在最艰苦的地方,你见过哄抢哨子的大妈吗?真的就是一线经历过。说出去做社会工作要解释半天,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做这个,连居委会的大妈都指使你,这些都是要忍受的,当然还有爱折腾的ZF活动,要做好吃苦的打算。

  如果你很有爱心,想用科学的方法去帮助需要帮助的那你可以去尝试,在东莞、深圳工作到HK很方便,早上去晚上回来都可以。

  当然毕业后你可以从事很多工作,我觉得你应该不怎么喜欢去做社工,所以我建议你:

  二、行业分析。雷布斯说了“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大概是这个意思),选择一个发展趋势良好的行业,比你努力更重要。千万不要听那些老师说什么“先就业后择业”,这句话害惨很多人,包括我。建议看一下移动互联网、健康产业、物联网以及汽车、这几个行业,行业新闻、研究报告,了解一下招聘信息要求的能力,提前做好面试方案。

  三、选定其中一两个行业,加入一些大公司,做个两三年可以考虑跳槽或者换岗,提升自己。

  社工的话,真的刚开始起点可以,后来收入就没有冲劲了,温水煮青蛙就是这样。当我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有年薪10万、20万甚至上百万的工作时,我跳出了社工的世界观看待问题。我同学毕业后做快消做手机的,有的上万差的也4、5K,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