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m6(中国)官方网站

M6 米乐企业管理不可忽略的16条法则! | 米乐(m6)

新闻

M6 米乐企业管理不可忽略的16条法则!

2023-05-2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米乐M6 M6米乐日前,有位拥有近百名员工的朋友和我一起聊天,聊到了如何改进员工动力不足、信息失真、上下断层、业绩平淡以及优秀员工流失的问题。我感谢他的诚恳讨教,他也感谢我的坦诚与率直,聊得不亦乐乎。

  很多企业主一直在宣扬要员工要有主人翁心态,这本身没有错,关键是企业主配套了相关的策略和措施支撑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没有一起、没有一起分红、没有一起持股,谈什么主人翁?华为之所以成为华为就是因为全员持股和分红,这种一起努力一起喝酒吃肉的模式无疑是成功的,即使,不一定所有全员持股,也可以按照达到一定的成绩或级别可以持股,并且明确写进制度或者公司的章程。否则,又如何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员工主人翁观念的转变?只有员工人人拥有了主人翁意识,那大家自然成为一个利益的共同体,这个时候君臣将相才会同心、努力做事。

  企业做怕的就是没有制度,或者制度就是一纸空文,或者就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本不按制度做事。这样长此以往,没有了制度的约束,又有什么保证工作效率、质量?企业又如何能够发展?制度颁布之初可能存在的瑕疵,但一旦颁布就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即使是错误的也要执行。除非是新制度下达并废除了旧的制度(旧制度期间的仍然按照旧制度执行完毕),否则员工心里也是没有了底数。

  其次是同岗同酬,企业最忌讳的是同岗不同酬,每人一个样子,造成管理上困难,员工心态也无法平衡,长期下去,一样会造成员工存在不满情绪,继而影响到实际工作。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需要简单明了,最忌讳的是采用模棱两可,企业主负责最终解释说明,这样的绩效考核也是没有意义的,看似科学严谨,其实最让员工感觉是一个陷阱,照样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管理上要尽量用减法,能一次完成的就不多部门、多次重复做一件事,否则,就会降低效率,并影响到员工的日常工作。试想一周仅有五天的工作时间,如果员工必须执行那些繁琐的管理细项,例如汇报汇报再汇报,填表填表再填报,又有多少的时间去做实际的工作?

  既然你已经聘用了他,说明他具备这个能力甚至包括你再内的不具备的能力,因此就要充分给他放权,作为企业主你可以指导,但不是指挥。否则,就成了你聘用了一个司机开车,坐在后排的你的却在命令如何驾驶,甚至干脆伸手打上几下方向盘。如此种种,如何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能力?

  员工之间无非就是同事关系,因此应禁止私人之间的借贷行为,禁止相互宴请和送礼。很多企业主不重视这些,但这很重要,因为一旦存在这个现象,就很容易拉帮结派搞小团伙主义甚至是反目成仇,最终影响到团队的建设质量。

  企业内部应该鼓励好的消息下传,坏的消息上传。好事甚至好话上传无非是争功争名争宠,坏事下传无疑就是破坏团队信心和凝聚力。这个现象要严厉制止。相反,如果好的消息下传,则全体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如果坏的消息上传,则可以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判断、并提前防患于未然。

  同事之间禁搞男女关系,并不是指男女之间不能谈恋爱,而是男女之间不能搞婚外的那种暧昧关系,这样迟早会出现因为家庭、感情纠纷纠葛,造成人才的流失或工作不和。

  无条件的推崇领导,无条件的关爱下属。每个人都有成为领导的可能,你不推崇领导,后来人又怎么推崇你?如此下去,领导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并最终造成管理和执行的不利。同样,员工推崇了你,你就要关心下属,否则,员工又如何推崇你。

  要鼓励员工养成读书、进修、学习、实践的习惯,通过构建学习型团队,不断提升全员的素质。要鼓励员工相互分享,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或者教训,一人会百人会,每人分享一项,则每人长进百项,就是这个道理。要鼓励员工干预担责,担的责任越多,就越有价值,整个公司都找你担责你就是总经理,整个国家都找你担责,你就是皇帝,就是这个道理。要鼓励员工相互补位,不能说各扫门前雪,那可能是一种严重的浪费,看过肯德基、麦当劳的都知道,相互补位的重要性以及其带来的全面价值。

  批评与自我批评很多人都是抵触的。人们可以批评人,但惧怕别人的批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潜意识。如果企业主认识不到这一点,最后要么成了相互指责、要么成了相互吹捧的坏现象。这两点都要不得。敢于接受批评并勇于批评是对整个企业的负责,批评不是恶语相向,不是骂人,而是相互发现缺点,并通过内省、自我完善或内部修正的方式,弥补不足,最终塑造一个个完美的个体和完美的集体。华为就有专门的红蓝对抗会议,这也使华为改进了N多不足,并少走了很多弯路。

  勇于培养、启用超越自己的人。这点很多员工个人的心态是抵触的,因为生怕自己的被超越,饭碗不保。其实,这可以增加推荐和启用“能人”指标奖励,并以积分制的方式列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敢启用“能人”甚至打压“能人”的人是可恶的,一旦发现就应该开除,因为这些人的存在限制了公司汇聚更多优秀人才的机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和综合实力。

  有能力的人晋升领导,晋升了领导就开始做“文员”开始指手画脚,不做实事。很多企业有这个现象。结果就是有能力的就大小当个官,没有能力的在下面做具体活,能做好事情鬼才信呢。所以,即使当了领导,也要必须深入第一线,并且继续承担第一线的直接责任。这样也有利于领导了解事物实际情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试想,没有深入到第一线又如何管理第一线?因此,应该杜绝没有深入第一线的那些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瞎指挥。

  企业业绩不好了,团队业绩不好了,传统企业首先是考虑开掉员工,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任正非就说过,要想开掉他的员工,首先开掉的他的领导,只有不会带队的领导,没有不可塑造的兵。动辄推卸到基层员工的,这种领导应该就地免职。

  领导任命要引入竞争制,而不是任命制。竞争过程是公平的,胜出者做领导,并且用竞争时的承诺作为考核指标。并且只要竞争上领导的,全部按照同岗同酬的办法同等对待。如果是任命制则不同,你任命我给我任务,我完不成怎么办,我也没有办法?这种心态在大多数被任命的领导内心多多少少都存在。这样做,也给真正的有担当的后来一个展现的机会。

  不论是基层员工,还是领导岗位,最终的成绩大于岗位的影响力和年终考核的系数;任人用人能力大于学历。因为学历只能代表以前曾经的光环,能力才是后期长时间的持续学习、进步、锤炼出来的最精准的实战技能。企业是用来产生价值的,因此,围绕生产过程的实际技能才是企业最关切的。

  企业要发展需要长短结合。长是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短则是当前的行业或政策形势。如果一个企业以行业形势和政策文件为依据决策,那么就是鼠目寸光,充其量是政策或市场的投机行为;如果企业只考虑长远的宏伟蓝图而忽视当下企业的生存,那就容易成了烈士。因此,企业需要长短结合,用短养长,以长定短。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品牌,并最终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企业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且根据企业的性质、形式而不同。因此,也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制式可以放四海而皆准。所以,探讨记录的内容也仅仅作为两人对话的主要内容摘录,并以之作为分享或参考的题材而已。米乐 M6

搜索